教学建设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本科教学 > 教学建设 > 正文

我院毓秀教研讲坛第27期暨史学新生开卷会第6期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24-10-16 作者: 来源: 点击:

“师生幸会,开卷有益。共读同想,得乐生趣”。2024年10月14日下午,我院毓秀教研讲坛第27期暨史学新生开卷会第6期,在五四路校区第九教学楼202教室举办。本次开卷会的主题为“从选题到发表——物质文化史研究的学术路径”,邀请我院优秀校友、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郭子健老师担任主讲嘉宾,带领大家一起去领略历史研究的魅力。历史学院副院长郭晓勇、中国史系主任张旭、世界史系副主任孙海鹏出席,学院本科生、研究生近200人参加了本次讲座。

本次讲座由郭晓勇副院长主持。他回顾了史学新生开卷会的设立初衷及举办情况,介绍了本次讲座的主讲嘉宾——郭子健老师。郭子健老师为我院2015届本科毕业生,现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二十世纪经济史、物质文化史,先后在《近代史研究》《中共党史研究》等历史学权威、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

讲座伊始,郭子健老师梳理了物质文化史研究的基本脉络,介绍了物质文化史的发端。他指出,史学家对传统政治史、经济史研究的不满,催生了新文化史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之后,新文化史在研究深度和史料方面的局限,又促使史家去探讨物质作为历史研究的可能性。近年来,物质文化史与女性史、殖民史、种族史、政治史更广泛的历史议题相结合,催生出器材与感官、商品贸易、品味消费等新的选题。

之后,郭子健老师介绍了物质文化史研究的范例,通过介绍《甜与权力》《一虫一草游世界》等学术著作,展示了物质文化史研究的对象与内容。继而,郭子健老师通过对中国学术界物质文化史研究动态的梳理,认为物质文化史研究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在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传统议题的基础上,可以通过物质文化史研究,寻找一些新的学术生长点。

最后,郭子健老师从论文选题、史料查找、解读等方面细致讲述了如何开展物质文化史研究。他以《近代中国“茅台酒”品牌的演进》一文为例,介绍了自己在研究初期如何确定史料的大致范围,以及如何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探索、利用外围史料。在报刊资料的查找、利用方面,郭子健老师介绍了一些数据库,提醒大家要注意关键词检索存在的“错”“漏”“偏”等问题,要了解报刊史料存在的局限。在档案资料的查找、利用方面,郭子健老师也介绍了自己的研究心得。他认为档案资料能为物质文化史的研究提供巨大助力,通过对接“议题”与“全宗”,研究者能够发掘大量的史料。他强调,研究者应避免机械地引用资料,以免将物质文化史研究落入政策史、企业史、行业史的研究范式。他主张加强对“物”的理解,从物质本体出发思考问题,并关注档案背后“人”的活动。同时,他建议引入全球史和跨国史的视角,更全面地审视物质文化史研究。

在师生互动环节,与会同学就如何了解西方学术前沿、民间自酿酒研究的可能性、选题的时间界限等问题踊跃提问。郭子健老师对这些问题逐一进行了解答,并提出了中肯的建议,为同学们指明了研究的方向。

郭晓勇副院长在总结时对物质文化史研究的学术价值做了充分肯定,同时鼓励同学们要多读书、多交流,努力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发现历史研究的乐趣,深化对历史的认知感,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不断提升个人学术水平。讲座在全体师生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开卷有益”系列讲座是我院自2022年以来推出的学术交流活动,侧重于对本科新生的专业启蒙,把专家学者、教学名师、优秀校友邀请到本科课堂,与学生深入沟通交流,给学生以启迪,让同学们尽快了解什么是历史,怎样研究历史。该活动目前已举办6期,是学院在本科拔尖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举措。本次讲座的举办,不但开拓了同学们的视野,也为本科生、研究生的史学研究与写作打开了新思路、提供了新方法,为同学们今后的专业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上一条:我院2023级本科生专业分流动员会圆满结束

下一条:我院赴保定军校纪念馆开展合作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