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首页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我院成功举办第三届毓秀史学大讲堂

发布日期:2019-09-20 作者: 来源: 本站原创 点击:

2019年7月8日至12日,我院成功举办了第三届毓秀史学大讲堂。来自北京大学、四川大学、吉林大学、兰州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安徽大学、云南大学、内蒙古大学、山西大学、西北大学、西南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及校内150余名青年教师与研究生汇聚一堂。

河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孟庆瑜教授出席开班式并致辞,他向出席讲堂的各位专家、学员表示热烈欢迎。随后,他介绍了河北大学的发展历史、学科优势,以及当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他强调,本着“学术至上”的崇高理念,毓秀史学大讲堂邀请国内数位顶尖学者到校授课,旨在培养学员的学术意识,提升学术素养,开阔学术视野,推动学术交流,促进河北大学建设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和追求学术创新的大学人文精神。肖红松院长介绍了河北大学历史学科的发展历程、建设成就及学科特色,并阐明举办毓秀史学大讲堂以促进学科发展、服务学术交流、培育一流人才的目标。开班式由历史学院党总支书记李维意教授主持。

在接下来的五天里,五位知名专家奉献了九场精彩的学术盛宴。武汉大学徐少华教授在第一讲以“秦始皇、姜子牙姓什么?”开篇,分析了中国古代姓氏源流及其文化特征,并结合自己的治学经历进一步了阐释当下家谱研究的历史价值。第二讲中,他从新出考古资料及自身考古经历出发,向学员们阐述了古鄂国有别于传世文献的历史地理及文化,并对鄂国的历史兴衰展开介绍,指出当下考古及历史研究的条件、优势,对未来考古研究寄予期望。山西大学行龙教授展示了山西大学社会史研究中心在集体化研究方面多年的学术传统及取得的成果,特别是团队大规模收集基层档案,令学员直观感受到其所坚守的史学信念,重视身边资料,坚定切实保护当代历史文化的责任意识,真正发挥集体化研究的学术及现实意义。在第四讲中,行龙教授具体以“阶级成分登记表”为核心文本,阐释开展集体化时代农村社会研究的路径与方法。北京师范大学李帆教授以拉克伯里其人及其学说为中心,讲述了其“中国人种、文明西来说”在近代中国知识界及革命界的传播历程及其背后的社会政治意图。在第六讲中对近代学术史做了历时性地梳理,分享了其对学术史发展及方法的若干省思,令学员受益匪浅。中国人民大学魏坚教授在第七讲中述其实践考古经历,向学员展示居延考古及额济纳汉简的重大历史文化价值,阐释考古学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实证价值。在第八讲中,魏教授以实地的考察发现,对历史上河套地区的军事防御体系做了系统梳理,指出前古代研究中狭隘“民族观”的固有缺陷。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黄道炫研究员在第九讲中以“中共革命的政治文化与落实机制”为题,与学员们分享了自身学术研究转向及主要治学方法,提出要熟悉研究对象的“脉络”,找准研究问题的关键点,做深入持续的研究。

听课之余,学员还参观了河北大学坤舆全图、校史馆、博物馆,直观感受了河北大学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结业式由范铁权副院长主持,李维意书记为学员代表颁发结业证书。七位学员代表上台分享了他们五天来的学习心得,对河北大学历史学院搭建高端学术交流平台的辛勤努力表达谢忱。最后,肖红松院长致闭幕词,诚挚感谢五位专家莅临授课,并对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员们表达了美好的祝愿。

本届毓秀史学大讲堂得到了对口合建高校——武汉大学历史学院的倾力支持,其成功举办对于推动我校历史学科发展、推进一流人才培养以及提升河北大学的学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