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学

教学建设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本科教学 > 教学建设 > 正文

2021级毕业生赴河北易县、山西大同等地毕业实习

发布日期:2025-04-23 作者: 来源: 点击:

2025年5月16日至18日,历史学院组织2021级历史学专业本科生赴河北易县、山西大同等地进行毕业实习。本次实习包括满城汉墓、清西陵、云冈石窟、应县木塔、黄土岭伏击战遗址等历史文化遗存考察,同时还在大同市博物馆、黄土岭伏击战纪念馆等地进行参观学习。本次实习由学院党委副书记李金闯带队,学院教师张旭、刘玉梅、范喜茹、王清刚、金秋等人参加。

5月16日上午,师生一行首站抵达河北满城汉墓。作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的陵寝,满城汉墓以出土“金缕玉衣”“长信宫灯”等珍贵文物闻名。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了解墓室内部结构,结合墓葬形制与出土文物,深入思考汉代丧葬制度与诸侯王的政治经济地位。

当日下午,师生一行转赴清西陵,重点考察雍正帝泰陵与光绪帝崇陵。清西陵景区赵兴坤科长,冀艳明、王润泽等老师结合实地场景,给同学们详细讲解了清代帝王陵寝的规制、选址理念与礼制内涵,从建筑细节中解读历史信息。通过对比两座陵寝的建筑规制与保存状况,同学们直观感受到清代陵寝制度的演变及晚清国力变化。

17日上午,实习队伍抵达山西大同云冈石窟。云冈石窟始建于1500多年前,是中外文化、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中原文化、佛教艺术与石刻艺术相融合的一座文化艺术宝库。面对北魏皇家佛教艺术的恢弘杰作,同学们围绕石窟的开凿背景、造像风格及中西文化交流等问题展开研讨。

17日下午,师生一行集体参观了大同市博物馆。大同市博物馆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收藏了以北魏时期为主的17万余件文物,展现了不断赓续的中华民族文化融合的历史轨迹。师生一行以北魏文物为重点考察对象,深入了解了不同历史时期大同的重要地位以及文物特色。此外,师生一行还深入大同古城,考察辽金古建筑与明代九龙壁。

18日上午,师生一行奔赴朔州应县,实地观摩考察世界现存最古老、最高的木构楼阁式建筑——应县木塔。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从建筑力学、抗震设计及历代修缮痕迹中,深刻感悟中国古代工匠的建筑智慧。

 

 

18日下午,实习团队实地走访雁宿崖、黄土岭战场遗址,并参观黄土岭战斗纪念馆。1939年11月,八路军杨成武部于此地歼灭大量日军,并击毙多名军官,包括敌指挥官阿部规秀。黄土岭战斗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的敌后战场取得的众多辉煌胜利中的一次战斗,奠定了晋察冀地区反“扫荡”胜利的基础,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决心。同学们在革命旧址前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观摩纪念馆收藏的相关物品,认识到革命先辈为争取民族解放而付出的巨大牺牲,同时也感受到自身的历史责任。

实习考察是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通过实地探访古代陵墓、石窟艺术、古城建筑及红色纪念馆,将课堂知识与历史遗迹深度结合,形成“地上地下”相结合的研究视角,有助于同学们亲身体验历史学的文化底蕴和魅力,从而提升文化素养,坚定文化自信。此次集中实习得到学院高度重视,取得了圆满成功。下一步,历史学院将继续推进实习实践教学创新,助力历史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

上一条:历史学院师生赴中国古动物馆开展沉浸式实践教学

下一条:我院教师在青教赛、教创赛两项教学比赛中获得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