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交流 > 正文

毓秀史学讲坛第123讲——英国方志文化

发布日期:2025-04-22 作者: 来源: 点击:

2025420日,河北大学历史学院举行“毓秀史学讲坛”123讲,南京大学历史学院陈日华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英国方志文化”的讲座,由张殿清教授主持。

陈日华教授以个人学术历程为切入点,以英国方志文化为例,系统阐释了世界史研究的创新路径。陈老师提到,即使是做世界史,其根本目的仍然是为了帮助中国认识英国,因此,在掌握有限史料的情况下,如何形成中国本土的特色尤为重要。

cf019e19fa305a64d74fd61961b7ca8

陈老师指出,史学研究需要广泛阅读,夯实自身的专业基础。他在英国求学交流期间,正是在翻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敏锐地发现其中一些英国以“antiquity”“description”“research”“survey”等词汇命名的郡县资料与中国方志在编撰体例、内容框架、撰写目的等方面均体现出相似性,由此催生出“英国方志文化”的学术概念,达成中国传统研究方法和英国文献的结合。

844c721128cce6d6aa4fb52969a28fe

对于英国方志的史料价值,陈老师以盎格鲁-撒克逊主义为例,介绍了方志文献对于学术创新的重要意义。早期英国学术界侧重政治史、制度史、议会史等与上层政治生活相关的话题,乡村、市民的生活很少进入研究的视野,二战后受到年鉴学派的影响,才开始关注社会文化。通过解读方志,陈老师发现盎格鲁-撒克逊主义,最初与宗教改革紧密相关,是英国人脱离罗马教廷文化,构建自身民族认同的重要环节。

互动环节,同学们就中世纪挪威与英国的军事制度、英国方志的划分与归类、外文专业术语的翻译变化以及如何减少现代观念在史料解读中的影响等问题向陈老师进行请教,陈老师逐一进行了细致解答。

c88ca509e6a2c7c5e2f808a32bf416c

随后,张殿清老师对讲座内容进行了总结,建议同学们在学术研究时,应将泛读与精研有机结合,一些看似无用的阅读,也可能是灵感迸发的关键。讲座的最后,张老师再次感谢了陈老师带来的精彩讲座,以及长期以来陈老师对世界史学科建设提供的帮助,与会师生对陈老师致以热烈的掌声。

下一条:南开大学李金铮教授应邀来我院讲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