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首页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历史学院百年校庆系列活动暨毓秀史学讲坛第86讲——区域抗战史研究的路向与关怀

发布日期:2021-11-15 作者: 来源: 点击:

20211112日上午,历史学院举办百年校庆学术活动暨“毓秀史学讲坛”,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吴敏超老师为我院师生作“区域抗战史研究的路向与关怀”的学术讲座。讲座由肖红松教授主持。

IMG_0049

讲座伊始,吴老师讲述了自己研究、撰写《抗战变局中的华东》的学术历程,认为研究抗战史是触及中华民族心灵的过程,是感受一个民族的伤痕与奋斗的过程。她以1940-1941年的苏北抗日根据地图为例,讲述了在华东地区国共两党和日伪军犬牙交错的斗争形势以及他们之间的力量消长等。

接着,吴老师从地理要素与问题意识着手,以苏南抗日根据地反“清乡”斗争示意图为例介绍了“清乡”运动期间中共与当地民众的行动与实践,还以位于上海浦东的中国酒精厂为中心阐述了侨商黄氏家族在抗战变局中的努力等,强调了在史学研究中注重空间和地理要素,从中生发问题意识的可能性。

随后,吴老师对历史事件与人物命运的关系进行阐述。她以绍兴沦陷为例,讲述了在绍兴沦陷过程中,国民政府军政人员和普通民众的应对与选择;又以浙西游击战为例,指出游击战争不止是敌我军事力量的竞争,还与双方基层政府的建立、宣传动员、财政税捐的获取等因素密切相关。她进一步指出,区域抗战史研究应当努力贯通政治、军事、社会、经济等各领域的研究方法。

最后,吴老师提出,未来区域抗战史研究可以超越既有的国统区、抗日根据地和沦陷区的划分方式,探讨华东、华北、华南等各个区域(或者更小的区域)内各种力量之间的军事斗争、政治博弈与经济变迁,展现抗战历史的错综复杂和丰富内涵,力争将区域抗日战争史研究真正“落地”。

讲座结束后,吴老师与参加讲座的师生们开展了热烈的交流,就抗战时期日军士兵日常生活与思想变化、华东区域抗战和其他区域抗战的异同、宏观把握与微观分析的有机联系,以及对“碎片化”的理解等问题进行了精彩解答。本次讲座一方面有着较强的学术价值,另一方面有着强烈的人文关怀,讲座内容涉及地理、经济和社会文化等方面,对中国史的跨学科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

上一条:历史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开展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主题党日活动

下一条:巅峰对决 谁“语”争锋:历史学院成功举办第六届“博雅杯”新生辩论赛决赛